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教资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模板)
4月22日
教育部正式印发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
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为20年来首次修订
课程标准也是10年来首次修订
此次修订进行了系统性设计
课程内容结构
学业质量标准 等方面
都有较大变化
今天,小师邀请了
河南教师成长书院的
几位班主任、班长和学员
一起聊聊英语新课标的
变化与延续——
新课标已来
教师要面对哪些变与不变
本期研讨嘉宾:
孟江涛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子问班班主任、河南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教师
赵香丽 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子问班班长、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遵大路小学副校长
赵莲芝 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彩琴班学员、洛阳高新区文旅教体局教研室教研员
李朋云河南教师成长书院彩琴班学员、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
主持人:
教育时报记者 龙庆
展开全文
教育时报
在施行新方案、新课标的新环境下,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也有许多延续。如何准确把握新课标,对英语教师尤其重要。
01
新课标,给课堂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
教育时报
2022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与以前的相比,您注意到了哪些重要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这些变化对您课堂教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孟江涛:新课标的发布,代表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程的目标将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转向“核心素养导向”,这一转向带来的不仅是理念和目标的变化,还有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等全方位的系统改革。
基于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首先,教师必须加强课程育人的意识。英语教学不再仅仅是词、句、篇的教学,而是要创设有着浓厚人文情怀的课堂。其次,教师要加强单元教学整体性的研究。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宏观走到微观,确定整体联系,把握逻辑关系。再次,教师要加强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建构和内化新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科育人”的理念根植于日常的英语教学中。
赵香丽:新课标,确定了“课程内容”这一概念的内涵和重要地位。英语课程的内容不局限于语言知识,还包括语言技能,以及与语言技能学习密切相关的主题、语篇、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等内容。
课程内容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只有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才能作为直接的教与学的对象。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在领会新课标精神与要求基础上,关注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新课标为载体提出课程内容改革的思路与要求,并在宏观上规定应教、应学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生发展的突出关注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道授业,教师还必须加强多方面的自身修炼,注重言传身教。
赵莲芝:新课标突出强调“核心素养”——“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并突出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素养是后天通过学习而逐步养成的。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在一节节常态课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更要关注知识的综合应用,要考虑学生学习知识之后能做什么、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在课堂上要创设真实情景和真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意义,为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养奠定基础。
李朋云:新课标变化主要体现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五个维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课程理念从原来的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学科育人价值。具体表现在,构建基于分级体系的课程结构,进行主题意义引领的单元整体教学,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对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首先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如何从三维目标转向基于课程六要素的多维度育人;其次是基于学习活动观的教学活动设计,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落实学生围绕真实情景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
02
未来已来,把握英语课程的整体趋势
教育时报
新课标中,有哪些内容与之前的内容是延续且一脉相承的?新课标环境下,英语教师对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体把握有哪些值得注意的?
孟江涛: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与之前课标中的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是一脉相承的,体现的都是学科基础和价值取向。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单元设计的起点定位为学生的认知、知识的建构,将教学设计思路从教师讲课的内容转变为学生学习思考的设计。
在把握英语课程整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其一,关注单元目标整体设计,而不是单课时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形成单元整体教学。
其二,关注学习活动,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汲取文化精华,促使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其三,关注学生学情,进行教材的取舍和调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思维、文化等层面的发展,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赵香丽:一线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供自然、地道、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乐于模仿、大胆表达,积极开展简单的日常交流。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就是这样不断养成的。
第二,创设丰富、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的活动中整合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能力。
第三,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现实生活和问题环境,本着“学思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的原则,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
第四,围绕特定主题,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学生建构和生成基于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
赵莲芝:新课标在关注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础上,更强调育人价值,强化英语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超越学科,走出教材,回归生活,从而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教师要改变脱离语境的碎片化、表层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践行正确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中的关键词“观”就是要求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从而改变教学行为;“学习”就是要求我们要用英语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只有在课堂上让我们的学生语言动,思维动,情感动,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What、How、Why”三个层面研读语篇;要基于学生设置螺旋上升的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要在教学中学会放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引领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利用结构化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李朋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体现在语言知识层面,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在传承发展学生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基础上,增加看的功能。
人文性指通过英语课程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强化学生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新方案、新课标环境下,英语教师要明白新时代赋予了英语基础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如何借助新教材,基于单元主题教学,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03
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如何面对新的课题
教育时报
在新课标的环境下,如何组织英语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关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您有哪些实践推进手段与做法?
孟江涛:第一,从整体出发。从整体出发研究课程并确定融合教学可能性,找出可以展开与其他学科融合学习的知识点。
第二,抓住关键日期。想想哪些重大节日或者纪念日可以在多个学科中得到共同关注,可以引导学生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内容和意义。
第三,注重创造性。不妨走出校园,拜访一下社区、图书馆、博物馆等,在真实情景中使用一系列跨学科的技能,甚至可以结合学校的研学课程进行跨学科的整合。
第四,合作与倾听。大部分跨学科活动都需要横向规划及合作意愿,这些都不应该影响整体课程和学习成果。
第五,团队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是在教育中实现内容融合最有价值的方式之一,但是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可能具有挑战性,因此需认真计划并确定明确的目标。
赵香丽:英语课程的一切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其一,英语与音乐的跨学科学习。可以通过学唱英语歌曲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学习语音知识,提升英语能力。
其二,英语与数学的跨学科学习。利用简单的加减运算,使学生能够用英语算数学题,有利于心智的发展,特别是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其三,英语与古诗文的跨学科学习,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核心素养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发展的。核心素养也不是知识技能,能够依靠讲练就能掌握的,而是学生面对问题、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赵莲芝: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花10%的时间来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几个学科简单相加或轮番上场,也不是各自学科独立的信息和知识碎片,而是在解决真实问题或任务过程中所需的综合知识,包括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及团队协作等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围绕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将语言学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劳动教育融合,引导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发展综合素质。
李朋云:组织英语学科的跨学科学习,关键是基于学情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显性的跨学科可以尝试如何借助英语学习中国的文化、音乐、生物、地理等知识,例如语文、英语、地理、历史多学科同时开展同主题引领的课程学习,或在学情允许的情况尝试用英语来组织语文或体育课堂;隐性的跨学科学习可以尝试思维训练或关键能力的培养,例如不同学科间协同备课,分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时空、因果、连贯),或基于学生心理年龄差异,协同培养学生的读、写、看等能力。
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尝试借助教材整合,通过听、看、读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信息输入,培养家国情怀,提升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在学生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教师关注语篇和语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学生注重在发展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原载:教育时报
干货丨于漪:抓住“新、趣、情、思”,让学生爱上学习!
你正关心丨省教育厅印发通知,事关教师职称评审!全文速览!
郭华:强调“恩师”具有时代价值!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多样方式,学出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