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h5破解版免费下载2020(斗罗大陆h5破解版免费下载教程)
点击标题下「第一教育专业圈」可快速关注
浦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坚持将教育科研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推动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教育规律、破解区域难题、引领实践创新。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将浦东建设成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决策,浦东又一次挺立潮头,迎来了发展的高光时刻。2022年1月,《浦东新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发布,启动建设“十四五”上海首个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浦东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五育并举、公平优质、开放融合、活力创新”的生动范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其中,教育摆在首位。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与引领作用。浦东始终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坚持将教育科研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推动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教育规律、破解区域难题、引领实践创新。
40年来,浦东教育科研发展经历了起步-进阶-突破-全面发展四个阶段。从教师自发自主开展科学研究,到1989年原川沙县、原南汇县等相继建立教育科学研究室。1993年浦东新区成立,2009年原南汇区并入浦东,科研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步入快速发展时期。2022年9月,教育科研指导部成为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十大独立职能部门之一,标志着浦东教育科研翻开新的篇章。
精细管理,开创科研新格局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区域科研制度。
研制《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完善市区两级课题管理制度,通过课题管理数据库进行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研发和实施《浦东新区教育科研领域系列信用制度》等文件,在课题申报、成果评奖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约束和保障作用。研发《浦东新区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工作推进力度,促进区域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协调、持续发展。
二是以课题为抓手,实现科研全覆盖。
展开全文
按照科研管理要求,浦东每年均设立区级课题,从重点、一般、规划三个类别,为学校、教师搭建了多层次的研究平台。近三年区级立项课题总数为1299项,平均每所学校有2项以上课题在有序推进,选题体现区域推进、学校发展、教师研究等不同维度,研究内容与方法体现前瞻性、立体化、本土化等态势,逐步形成区域研究合力,丰富了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基础教育科研的内涵。
三是推进重大项目,注入发展新动能。
近十年,科研指导部门积极参与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学区化集团化”建设、初中“强校工程”、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等重大项目。
我们推动66所新优质学校的内涵发展,出版了《创建共同体的专业密码——浦东新区新优质学校科研成果选》,展现新优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我们支持浦东“学区化集团化”项目建设,近三年,共有11项相关市区级课题围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进行了不同维度的研究。
我们服务“强校工程”建设,2018年起,浦东17所市级“强校工程”实验校和10所区级“强校工程”实验校均有市级或区级课题立项,出版了《强韧公办初中的内力——上海浦东“强校工程”实践案例》,展示了浦东初中强校的成果。完成1项市教科院普教所“学校发展研究”合作项目并获优秀等第。
我们配合上海市《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实施,将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列入区级课题申报指南,仅2022年就有43项项目化学习的课题获立项。在全国第三届“学习素养·项目化学习”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中取得佳绩,38个案例获奖。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还获得“优秀组织奖”。
我们回应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时代诉求”,申报了市级课题“基础教育‘教师评价素养’模型构建与区域应用的行动研究”,引领教师评价素养改革的深化发展。
队伍建设,分层培训育良师
一是培养科研骨干,优化支持体系。
从1994年开始,浦东每年举办一期青年教师科研骨干培训班, 26年来结业人数已达2400多名。这些科研骨干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很多成长为科研主任、科研组长;有的走上了校园长的岗位,成为科研型的管理者。科研员与基层科研骨干合作开发开设面向全区的科研指导课程,有效解决了浦东面广量大、需求内部差异极大等教科研指导现实问题。
二是加强中心组培养,打造科研共同体。
建立了科研员引领下的科研中心组制度,搭建骨干及优秀教师发挥作用的舞台。2020年启动首批中心组建设,聘任首批科研中心成员27人。目前,他们已全面参与到区域层面系列科研指导、培训工作中。
三是服务关键群体,提供智力支持。
通过专题培训,提升学校科研负责人的岗位履职能力与专业素养,增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规划、研究指导和组织管理能力。从课题申报书填写开始,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进式服务,促进课题负责人的专业成长。
四是探索工作坊建设,培育科研带头人。
开办科研前沿理论与技术精修工作坊,通过专家学者、专业科研指导人员和基层科研骨干深度合作,围绕区域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科研攻关。首届“课堂话语分析”前沿性科研技术工作坊已经举办,积极吸纳国际教育研究的前沿进展和优秀成果,力争培育出一批科研带头人。
纵观浦东教育科研发展历程,实现了从“三无”到“三有”的突破。从过去没有科研经费到有经费,从没有课题指南到有指南引领,从没有科研中心组到组建了中心组攻坚力量。完备的教育科研的管理机制已经逐步建构起来。
砥砺深耕,提升区域科研品质
一是构建孵化新机制,课题数量不断攀升。
针对浦东学校多、教师多的现状,几代科研员通过优化指导机制,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热情日益高涨,课题立项数不断攀升。2022年,国家级课题获立项2项。市级课题从2016年3项,逐年攀升至2021年、2022年均获得了28项的好成绩,在全市居领先地位。
二是加强成果培育,屡获市区嘉奖。
通过每三年举行一届区级教育科研成果奖评选,遴选有品质的成果,经过培育后,积极参与市级、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多通道的评选。浦东中小幼学校在历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成果、上海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均获佳绩。
近日,浦东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奖评审已经揭晓,遴选出“浦东新区第十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264项,此外还评选了“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多个奖项,展现了浦东新区近三年来学校、教师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优秀成果。
三是组织市区征文,提升专业写作能力。
积极组织市级系列科研主题征文,获奖数量持续增加。同时配套开展区级征文,扩大专业供给。对高质量的获奖征文进行二次打磨,通过“东方教育文库”系列丛书出版,截至目前已出版了7本。
2021年,组织了首届“浦东杯”征文,探讨数据驱动背景下的教学变革。通过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叙事性案例、经验总结等多样化文体,积极呈现数据驱动的教学变革实践。
四是搭建多元平台,助力成果转化。
召开教育科研展示会,每年市、区级达100场以上,进行科研成果的阶段性汇报交流等。
出版著作,编辑出版多种主题的浦东教育科研优秀成果选集,通过“东方教育文库”陆续推出。
编辑杂志,编辑出版《浦东教育研究》《浦东教育》杂志,多年来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教师成果推广与转化的重要平台。
综观40年来浦东教育科研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鉴于新区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与职责的不断升级,教育体量大、校际差异大、队伍水平有差距、质量高地未形成等制约科研深入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浦东教育科研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坚守初心,力促高质量发展
一是多方互联,构建科研发展立交桥。
目前我们正在致力于浦东“研训立交桥”的建设,聚焦教育科研的瓶颈和关键问题,联合多方资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全域覆盖、层次丰富、互为融通、便捷有序、智慧开放、动力强劲的区域研训立交桥。其中,科研立交桥的构建,主要从四个维度展开。
第一,融通部门项目,化工作为研究。
第二,打通部门壁垒,化工作为服务。
第三,开展院校共研,化管理为合作。建立“IST”机制,即“教发院——学校——教师”共研合作机制,优化课题的过程性管理,优化与学区、集团合作。
第四,创设发展机会,共育人才队伍。构建多层次人才支持体系,将“学校青年骨干、科研主任、课题负责人——区科研中心组、学科团队、前沿工作坊、科研员——国内外高校学者”进行有机融合。
二是广引外援,激发学术研究新动能。
聚焦引领区教育发展使命,细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系统教育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等高校或专业研究机构合作项目,激发浦东教育科研学术能量。
三是打造品牌,铸就教育科研高品质。
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的系统部署,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的战略地位,在新的历史时刻,浦东教育科研将紧紧抓住建设引领区的契机,发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叠加效应,通过“浦东杏坛”智慧领航,聚焦“双新”“双减”的落实,通过《浦东新区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设计与实践探索,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区域教育科研生态环境,激发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催生一批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打造改革研发与教育科研重地,成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的引领者。
(作者系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文刊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3年3月1日出版,版权所有,更多内容,请参见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