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案万能模板藏族(藏族儿歌教案)
在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幼儿教育的重点任务是解决幼儿园数量问题,当时解决的是幼儿园少,尤其是公办园少,普惠园少,入园贵、入园难的问题。在国家的“十四五”规划中,幼儿教育的任务中心转移到质量提升。本文讨论教育过程的质量,包括三个方面:活动的组织、师幼互动的过程和家园共育。
2022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其在基本原则中强调幼儿园保教质量的评估要注重过程性。评估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其中一个核心方面就是教育过程。《评估指南》对教育过程的解析包括三项关键指标,分别是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家园共育。
在评估方式上,首先,强调注重过程评估,即到幼儿园现场观察活动组织的质量、师幼互动的质量。第二个要求是强化自我评估,建立常态化的自我评估机制,促进教职工主动参与、评估幼儿园班级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家园共育的质量。第三个要求是聚焦班级观察,通过不少于半日的连续自然观察,了解师幼互动情况,准确判断教师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与支持,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教质量过程和质量。
为什么过程质量很重要?国际上幼教质量评价的研究历来有三种思路:一种是研究硬件条件的质量;第二种是研究内容特色的质量;第三种是研究过程性质量,尤其是师幼互动的质量。Andrew J.Mashburn等2008年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他在美国11个州671所幼儿园,对2439名儿童的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进行测量,考察幼儿园哪些方面的质量特性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
展开全文
结果发现,高质量的师幼互动更有可能为儿童带来更好的结果。教师资质的重要性也是借由师幼互动质量来体现的。小班额和低生师比有利于优质师幼互动的实现。
著名心理学家皮安塔和哈莫拉开展的一个研究发表在2005年的《儿童发展》杂志上。这个研究是从儿童五六岁追踪到小学第一学年的学年末。他们研究来自不同经济水平和受教育水平家庭的儿童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情况(如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健康和身体运动语言能力、学习习惯)。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自身发展薄弱的儿童还是家庭处境不利的儿童,五六岁时如果处于优质师幼互动(教学支架、情感支持等)环境中,都能在一年级学年末的时候与普通儿童更为接近。这说明优质的师幼互动对儿童具有保护性作用。
根据前面引用的两项研究成果可知,幼儿园活动组织质量、师幼互动质量都对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下面从活动组织、师幼互动以及家园共育三个方面来分享如何提升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
一、活动组织特征
要提高幼儿园教育过程质量,不仅要有好的活动,还要有好的活动组织。好的活动组织应具有游戏化要素,将游戏化元素融入至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心理学家Ryan提出了活动组织特点的模型。有些教师在活动中支持儿童自主选择、自定方式、自定步调;而有些教师则是高控制,要求所有儿童听从统一指令,步调一致。有些教师组织活动时目标清晰,对儿童提出的要求明确,给儿童的反馈及时,在儿童遇到困难时予以充分帮助,称之为“结构化”;而在有些教师开展的活动中,儿童盲目等待,无所事事,嬉笑打闹,教师不知所措,顾此失彼,称之为“混乱”。无论是混乱的活动还是自主支持的活动,教师对儿童的指导都比较少。在自主支持的活动中,儿童更多地进行自主探索,教师指导少;在混乱的活动中,儿童被教师忽视,所以教师的指导也少。
无论是高控制的活动还是结构化的活动,教师目标清楚、任务明确、支持及时,这都是高指导性的。即使教师很严厉,要求儿童按照统一方式、统一步调参与活动,这种高控制性也仍然是高指导性的。最糟糕的情况是活动不但混乱还是高控制性的,如,教学目标不明确、任务分解不清晰,儿童乱成一团,但教师又很严厉,要求儿童全坐在小板凳上,不许出声、不许走动。这两者结合会阻碍儿童的基本心理发展。
如果教师鼓励儿童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设目标、自选方式、自定步调,而且给儿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任务,吸引儿童投入,又将任务分解成多个难度适合的任务阶梯,且能够在儿童爬每个阶梯时,提供适当的扶手支架,支持儿童不断挑战、前进,这就是自主支持和结构化相结合得最好的一种状态,能够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
如何提高活动组织的质量?高质量的活动组织有怎样的特点?
(1)预先清晰告知活动的任务和目标。
(2)难度阶梯拆分合理,既提供给儿童适宜的困难挑战,又提供相应资源支持,让儿童体会到胜任感、掌控感。
(3)挑战机会的稀缺感。
(4)神秘的未知挑战区域。
(5)充足而多样的支架,如同伴展示、小组讨论、教师提问、实物展示等。
(6)富含信息的反馈。
(7)形成性评价。
(8)充满成就感的积分和徽章体系。
(9)自选活动。
(10)自定步调。
(11)自选方式。
(12)团队协作。
(13) 游戏化。
以上这些是根据的游戏化要素以及Ryan提出的活动组织特征模型推导出的优质活动的特征。这些特征为我们分析活动组织的质量提供了优质的视角。园长可以结合这些特征去观察、分析教师开展的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游戏活动。
二、 师幼互动的质量提升
关于师幼互动质量有很多不同的分析角度,比较著名的一个分析角度是美国皮安塔教授(Robert C.Pianta,PH.D)和哈默教授(Bridget K.Hamre,PH.D)领衔的团队开发的一套适用于评价学前至12年级课堂师生互动质量的观察工具,这套工具称之为课堂师生互动评估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简称为CLASS)。CLASS包括幼儿园版、小学版和初中版,三版内容基本一致。这里提炼了幼儿园版师幼互动质量评估指标,具体如下。根据CLASS,幼儿园师幼互动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情感支持、课堂组织和教学支持。
/ (一)情感支持/
1.教师的情绪劳动。教师的劳动是一种情绪劳动,若教师情绪不佳,就提供不了情感支持。
2.教师的积极情感。教师需要带着积极的情感投入工作中,对此,园长需要对教师进行一些情绪调节的培训,增加他们调节自己情绪的策略。否则,教师就无法对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3.尊重,而非否定。例如,班级中有个孩子发音器官有点问题,说话总是不清楚,教师提问时,看他总是不敢举手,就特意走到他的身边,把耳朵贴着他的嘴说:“ 你跟老师说,老师能听清。”那个孩子用他含混的发音说完之后,教师用力地点点头,又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说:“ 老师听懂了。”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对这个发音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尊重,并没有否定他说得不清楚。
4.很少的惩罚性控制。在好的情感支持中,惩罚性措施应该很少。经验丰富的教师有很多教学管理的技巧,一般不用严厉的惩罚,就能很好地进行教学。
5.关爱的、在乎的。良好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儿童是充满情感的、充满关心的。
6.心理安全氛围。当每个儿童有困难时,教师很在乎他,可能去问他两句,孩子也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在乎,这个时候教学的氛围就非常积极。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会有一种心理安全感。
7.胜任的。如果教师在儿童心目中是有能力的,那么儿童则会认为这个教师是完全能够胜任他的工作的。
8.可信赖的。如果儿童的每个困难,教师都能支持他解决,他就会觉得教师是值得信赖的。
9.意识到此时此场合此人的需要。教师要有一种敏锐感,能意识到此时此场合某一个儿童的特殊需要。
10.差异化的回应孩子需求。根据儿童的兴趣、需要、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地回应。
11.支持自主。鼓励儿童自己做选择,选择自己想玩的事情,想做的活动,鼓励儿童自己选定解决问题的方式,这就是自主支持。
12.赋权,鼓励成为小领袖。给儿童一点权利,他才能提升自己的领袖意识。
13.鼓励表达。教师要鼓励儿童敢于表达他们的想法。
/ (二) 课堂组织/
1.清晰的行为规范期望。教师要展现出清晰的行为规范期望,让儿童明白哪些行为会被鼓励,哪些行为会被限制。
2.对违纪的前瞻性管理。教师对儿童违纪行为有前瞻性,能预料到儿童什么时候、哪个环节将要出现违纪行为,会提前采取管理措施进行引导。
3.减少过渡和准备时间。从一个活动转换至另一个活动时,要减少儿童消极等待和无所事事的时间。
4.清晰目标。活动目标要明确,让儿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如何才能达成目标。
5.多样化活动形式。例如,自主游戏、小组活动、集体讨论等。
6.有吸引力的材料。材料要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7.有吸引力的任务设计。任务设计难度适宜,既要能激发儿童挑战兴趣,又要能让儿童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
/ (三)教学支持/
1. 促进概念理解的深化。教师要循循善诱,通过观察体验生活、主题探究、操作体验等方式,引导儿童对概念的初步感知和理解。
2. 引导分析和综合。教师要善于引导儿童观察、分析、推理和总结。例如,长春某幼儿园开展了一个科学活动:让同一个小车在不同斜坡上往下跑,观察哪个斜坡上的小车跑得更远。儿童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斜坡越陡,小车跑得越远。之后,教师又拿不同重量的小车从斜坡上往下跑,儿童发现越重的车,跑得越远。教师就不停变化条件,让教师观察、记录、分析影响小车跑动距离的因素。这就是在做分析和综合。
3. 联系现实生活。3-6岁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和直接感知为主,教学要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相联系,鼓励儿童观察现实生活。如可以让儿童观察拱桥是拱起来更结实,还是凹下去更结实等,让儿童初步了解拱形原理。
4. 丰富多样的教学支架。如同伴展示分享、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提问等,帮助儿童循序渐进地学习。教学活动的难度就像楼梯的台阶,教师提供的支架就像台阶两边的扶手,既有难度又有支架扶手,才能帮助儿童逐步前进上升。
5. 充满信息价值的反馈。教师的反馈不能简单夸奖或批评,而要明确说明哪些做得好,哪些还有待改进,建议如何完善等,这样的一些反馈是充满信息价值的,对儿童是一种提示。
6. 肯定性的反馈。教师要给儿童更多肯定性的反馈,不要总是批评质疑。儿童如果对于某件事总是做不好,偶尔做好了一次,教师可以请他分享经验是如何做好的。这就是一种肯定性的反馈。
7. 高频率的个别对话。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跟儿童进行个别对话。个别对话的频率越高,教学质量也越高。
8. 开放性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比较灵活,没有统一答案,有助于引导儿童进行积极思考、联想、讨论等。
9. 重复和扩展儿童语言。教师要善于重复儿童的语言并在重复的基础上扩展儿童语言。例如,在《三只小猪》故事讲述中,教师如果问猪老大用什么盖房子的,儿童回答说“草”,教师说:“对,用草盖的房子,他用的草是稻草。”这个案例中教师跟儿童在对话中重复孩子的用词,同时扩展儿童的词汇,让儿童学习到了新词,丰富了儿童的词汇量。因此,教师的语言水平应比同龄的其他社会成员的语言水平更高。
10. 有示范价值的高级语言。教师应该是高级语言的使用者,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从其语言示范中受益,这也是一种教学上的支持。
以上就是优质师幼互动的特征。那么,如何做才能提高师幼互动质量?
2019年我和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宋爱芬老师合作的一篇研究《师幼互动质量干预课程设计及其实施效果》发表在学前教育杂志上。我们做了一项对教师的干预培训,目的是提升教师的师幼互动质量。我们在海南选取了24名教师作为实验组的教师,参加培训;选取另24名教师作为对照组的教师,不参与培训。培训前,我们观摩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师的教学,对师幼互动特征出现的次数进行记录;培训后,我们又观摩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师的教学,并对师幼互动特征出现的次数进行记录。
研究发现,培训后实验组教师的情感支持、教育支持和课堂组织水平不仅显著高于前测,而且高于对照组。4个月后,为了验证培训效果的持续性,又观摩了之前参与培训的24个教师的教学,发现培训仍然还有积极的效果。这就说明优质的培训干预能够提升教师的师幼互动质量。
那么,如何做这样的培训?幼儿园可以做园本行动研究。行动研究不是实验研究,不需要设立对照组、实验组,不进行前后测,也可以不开展效果评估,只聚焦于改进教育行动质量的策略,是适合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一种研究手段。
幼儿园管理者和教研人员可以按照下面7个步骤开展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园本行动研究。
(1)指标解析:向教师讲解各个指标的内涵。
(2)互相听课:向对方反馈观察到的积极指标。
(3)自我记录:记录并分享自己课堂上的积极指标。
(4)录像课例:每人提交80分钟能体现自己积极互动指标的录像课例。
(5)课例评选:评选出积极互动指标最突出的课例录像。
(6)自我改进:每人提出自己课堂上比较缺乏的积极互动指标并有意改进。
(7)进步总结:教师们总结分享行动研究的收获体会。
我和宋爱芬老师在海南幼儿园通过以上方式开展园本行动研究,每个环节开展1周,一共开展了7周。行动研究结束后,教师们的师幼互动质量都有较大提升。教师们之前意识不到那些具体的指标,也不清楚如何在师幼互动中去运用那些指标。通过行动研究,他们理解了每个指标,并且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指标上做得好,哪些指标上还有待改进。
三、家园共育的质量提升
国际上较著名的家庭教育项目之一是积极养育项目(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简称Triple-P),由Sanders于2000年提出。根据中国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我对他的积极养育项目进行了一点调整,分层开展家园共育项目,以提高工作效率。如下图金字塔模型所示,从金字塔下方至上方,代表面向的群体从广泛到个别,采用的家园共育活动也从具有普遍性到特殊性。
具体如下:
01
通过传媒手段如在公众号发布文章,印刷家庭指导海报或手册等,定期面向所有家长提供家庭教养指导。这是最经济也是最便捷的方式。
02
对全体家长提供少量全员讲座。根据儿童发展年龄特点,以及家长的需要,面对全体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讲座。讲座不易过多,一是对幼儿园而言,其经济成本较高;二是对家长而言,其时间成本也较高,家长有时未必能来参与。
03
对报名家长提供多次成长小组活动。有些家长学习积极性较高,幼儿园可让这部分家长自愿报名,成立家长成长小组,该小组的学习是公益免费的,但参与成员需定期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如解放军第960医院南院幼儿园彭黎红园长组织家长自愿报名,成立心理成长小组,运用积极心理学原理,引导家长做积极心里建设。这种多次的成长小组适合少部分自愿报名、有学习积极性的家长。
04
少数家长团体辅导。还有一些家长没有报名参与成长小组,但是其孩子的问题比较严重。对于这部分家长,幼儿园需主动邀请他们,成立团体辅导小组,定期沟通、讨论孩子情况,以及指导家长如何改善家庭教养环境和方式。
05
特殊家庭单独指导。如有些孩子有自闭症、多动症、攻击性强、学习困难等,对于这部分群体,幼儿园就需要给家庭提供一对一的单独指导,如请家长来幼儿园会谈,或进行家访等。
总的来说,这个金字塔模型的优点是容易的手段针对更多人,是费力的手段是针对更少的人。
前面阐述了幼儿园可借鉴金字塔模型分层开展家园共育项目指导家长。那么,具体从哪些方面指导家长?幼儿园需要建立系统化和园本化的家庭教养指导内容,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接纳和共情。指导家长接纳孩子、与孩子共情,例如:(1)接纳孩子的独特之处。(2)设身处地地理解。(3)及时响应孩子的需求。(4)参与和陪伴。(5)平等的交流方式。(6)倾听。(7)表达积极的情感。
2.行为调节与自我调节。指导家长去调节规范孩子的行为,进而渐渐变成支持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调节,例如:(1)提前商定规则。(2)解释要求的前因后果。(3)把错误当作学习。(4)对多个生活领域保持监控和了解。
3.自主支持。指导家长鼓励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例如:(1)选择权和责任的过渡。(2)鼓励前瞻和规划。(3)最小化使用控制策略。(4)客观的评论建议,信息丰富的反馈,扩展了解成人生活经验。(5)接纳不完美的后果。(6)鹰架式的帮助。
这里推荐《儿童技能教养法》《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正念养育——提升孩子专注力和情绪控制力的训练法》《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供大家参考学习。我也和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杨兆山教授编写过18本幼儿园家长培训教材,包括《科学的育儿观念》《父亲的角色》《品格的力量》《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兴趣的激发》《亲子共读》《寓教于乐的亲子游戏》等。
本文探讨了提高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家园共育质量的策略,希望对幼儿园园长、教师提升本园的教育质量过程有所启发。
(本文根据盖笑松教授在“奕20·学前教育未来视野”论坛上的讲座整理,内容经盖老师确认发布。)
奕20论坛 | 冯晓霞:义务教育新课标背景下的幼小课程衔接问题
奕20论坛 | 张燕:把种子埋进土里——让幼儿园连接社区与公共生活
关注“奕阳教育”了解更多学前教育资讯。